
改革创新翻胎工艺的几点建议
翻胎工艺流程长、工序多,在我国仍有部分轮胎翻新设备是半手工半机械化操作。看来简单,不用学多久_能操作,但要做好_不那么容易。我认为每道工序都有节能减排或保质降耗的改革创新探讨课题。所谓创新,其中_生要方面是技术创新,它是指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改进,从而增加产品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即使将别人的发明成果于以推广使用,也属于创新的范畴。
在翻胎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每道工序都 可以搞改革创新。下面_翻胎几道大工序,如何_质量、降低成本,提出几点建议:
一、 认真作好入厂胎体检验是确保翻胎质量减少退赔率的关键
为了_翻胎质量安全,减少三包退赔率,_把好可翻新胎体质量这一关。我国现不少翻胎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对进厂胎体把关不严,结果得不偿失,出产翻胎早期质损多,三包赔偿率高,这不仅损坏了本厂产品质量信誉,而且加大了成本,减少了利润。二、 改革创新工艺,不扩大割切洞口,做好:少磨多清
提到不扩大割切洞口,少磨多清,大家会觉得是老生常谈。但是我要说一句,绝大多数厂,没做到。其原因很多:有工人素质问题,有工艺标准问题也有管理问题。它直接关系翻胎质量和胶耗问题割磨的主要目的_是设计制造出科学合理的粘接面。切割又分为:一般切割;胶层脱空部位的切割;衬垫脱空的切割;补胎的切割。切割_是将洞伤内腐朽帘线及异物清降掉,对皮空、夹层脱空的浮胶层、脱空层割除掉。由于损伤的洞形所在部位,行驶中受力情况不同,割切的工艺和方法又有所不同,如胎冠的洞伤只采用小角度割切,或直接磨锉的办法。对跨胎肩的大损伤,则采用扣老皮的割切;对胎侧,由于胶层薄,为便施工,多采用大角度割切。目的_是尽量保护胎体质量,降低胶耗。少磨多清_是要求对旧胎体的表面胶只要粘附严实,针脱空、脱层尽量保留,不要轻易将旧胎胶层磨掉,更不能伤及缓冲层和帘布层。这样既保护了胶层有利于粘贴,又可以节约用胶。如肩翻胎尽量推行小肩翻;顶翻胎尽量不磨掉肩部的花纹胶,对胎侧胶完好的,尽量不更新。
三、 提高硫化一次合格率
硫化是翻胎_后一道工序,一条待翻胎经过几十道工序,花费大量劳动、材料、动力,往往因硫化出问题造成返工、重翻,损失很大。因此,提高一次硫化合格率有利于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