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铸件加工面的气孔检验标准主要涉及气孔的存在范围、大小、数量以及针孔度的分级原则和评级方法,铝铸件加工面的气孔评级方法主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气孔、针孔等孔洞类缺陷的允许范围、大小、数量以及评级原则。
以下是根据相关标准整理的
铝铸件加工面气孔检验标准:
一、适用范围
这些标准通常适用于铝合金的砂型铸造,用于评定铸件外表面及需要加工面经加工后的表面气孔、针孔。
二、气孔、针孔等孔洞类特征
内部气孔、针孔:
特征:内壁光滑,大小不等的圆形孔眼,单个或成组无规则地分布在铸件的各个部位。
注意:位于铸件内部而不延伸到铸件外部的气眼。
表面或近表面气孔:
特征:大部分暴露或与外表面相连,内壁光滑,大小不等的单个或成组的孔眼。
分类:
表面或皮下气孔:位于铸件表面或近表面的部位。
表面针孔:铸件表面上细小的孔洞,呈现在较大的区域上。
三、具体检验标准
非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
单个孔洞的大直径不大于3mm,深度不壁厚的1/3,在安装边上不壁厚的1/4,且不大于1.5mm。
成组孔洞的大直径不大于2mm,深度同样不壁厚的1/3,且不大于1.5mm。
在上述缺陷的同一截面的反面对称部位不得有类似的缺陷。
液压、气压件的加工表面:
以3级针孔作为验收基础,要求2级针孔占受检面积的25%以上,局部允许4级针孔,但一般不得受检面积的25%。
当满足用户对致密性的技术要求时,或对其它砂型、金属型铸件允许按低的针孔度验收。
螺纹孔内:
螺纹旋入4个牙距内不允许有缺陷。
4个牙距之外,是否允许有缺陷以及允许缺陷的大小、数量按图样规定。
针孔等级评定:
低倍检验按有关规定进行,当有争议时,可参考相关标准中针孔度的分级原则和评级方法。
铸造铝合金针孔度通常分为5级,各级别对应不同的针孔数和针孔直径范围。
四、其他注意事项
铸件内部气泡的验收标准通常与气孔相似,但具体尺寸和数量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尺寸小于值(如0.5mm)的单个气泡或夹杂不计入缺陷范围。
气泡与夹杂距铸件边缘和内孔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夹杂或气泡大尺寸的2倍。
上述缺陷所对应的(同一截面)表面,不允许有类似缺陷。
五、引用标准
这些检验标准通常引用以下或类似的标准作为依据:
GB1173-86 铸造铝合金技术条件
GB9438-88 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
GB10851-89 铸造铝合金针孔
请注意,以上信息基于一般性的铝铸件加工气孔检验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不同行业、产品及应用场景而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参考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并结合具体的产品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